2019年11月16日星期六

道医养生中的“赤龙搅海”是怎么回事?



道医养生中的“赤龙搅海”是怎么回事?
中医养生方法很多都和成语一样比较形象生动。比如中医经典的养生方法“赤龙搅海”。那么,中医是把什么比作赤龙,把什么比作海的呢?又是如何放这条“赤龙”入“海”里的呢?
  赤龙如海其实是一个中医传统口腔保健养生方法。提起口腔卫生,很多人会想到西医,实际上,中医自古以来就对口腔健康非常重视,尤其注重预防保健。
  唐代名医孙思邈是古代文献记载的屈指可数的年过百岁的医生之一,他在其所著的《养生铭》中记载了“晨兴漱玉津”的祛病益寿方法。
据传,他每天早上醒来时,都会活动舌头,直至用舌搅出唾液,然后徐徐咽下。这种咽津养生功,道教称之为“玉液还丹”,并把它发扬光大,隋唐时期,非常流行,后世称之为赤龙搅海。俗称“舌功”,即用舌头在口腔里搅动,从而促进唾液的产生。
明代中药专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对唾液也是不吝赞美之词:“人舌下有四窍,二窍通心气,二窍通肾液,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,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,道家谓之金浆玉醴,溢为醴泉,聚为华池,散为津液,降为甘露,所以灌溉脏腑,润泽肢体,故修养家咽津纳气,谓之清水灌灵根。”
现代医学也研究证实,人体口腔的唾液里面的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、血管、结缔组织、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,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,提高结缔组织的生命力。唾液还能有助于中和、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。
练习这个口腔保健方法,首先要心平气静。然后,将舌在口中上下、左右依次轻轻地搅动各9次,先左后右,以舌搅津,通过搅动舌体,以促进唾液的产生,再将练功产生的这些唾液鼓漱十余下,分作三口慢慢咽下。注意用意念送入下丹田。咽津的时候,要汩汩有声,但不宜太猛。经常练习可以固齿健脾。有学者研究发现,古人造字时取意“舌上的水”为“活”字,别有一番深意。
还有一种口腔保健养生方法也值得大家学习,那就是茶水漱口。对于龋齿的发病原因,隋朝着名的医家巢元方在其所着的《诸病源候论》中认为,龋齿的原因是饭后不漱口。实际上,老祖先非常注重饭后漱口这一护齿理念,宋末元初的养生着作《三元参赞延寿书》中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:「凡饮食讫,辊以浓茶漱口,烦腻既去,而脾胃自和,凡肉之在齿,得茶漱涤,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。盖齿性便苦,缘此渐坚牢而齿蠹且自去矣。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茶叶含有茶多酚,绿茶的多酚含量较高,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和一定的抗菌活性,对致龋的变形链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赤龙搅海,一学就会的隋唐养生方式作者:虓澍-闲在居士
我国古代的养生学家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养生经验,其中有一条名曰“赤龙搅华池,天河水逆流”,又称“赤龙搅海”。光看这个名字,还真有些神秘莫测的感觉。其实,“赤龙”指的就是舌头,“华池”、“海”都是形容人的口腔,所谓“赤龙搅海”,就是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,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,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,再徐徐咽下,从而达到健身祛病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要说这赤龙搅海的来历,还有个很神奇的故事。相传,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,耳聪目明,体力不衰。一代枭雄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,他说:“要想寿命延,朝朝服玉泉。”所谓“玉泉”,其实就是唾液,古人可真是文雅啊。到了唐代,名医孙思邈在《养生铭》中记载“晨兴漱玉津”可以祛病益寿。他每天早上醒来,都会用舌头在口腔内舔磨内侧齿龈,由左至右、由上至下为序做9圈。然后舌头以同一顺序舔磨外侧齿龈9圈。直至用舌搅出唾液,徐徐咽下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也认为唾液“功用不可量,比之服药,其效百倍”。到清朝年间,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,其养生方法之一就是“齿常叩,津常咽”。到了现代,武当山道姑李诚玉1996年时已经108岁,看上去仍面如中年妇女,有记者问其养生之道,她说:“白玉齿边有玉泉,涓涓育我度长年。”
唾液是人体的精华,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。古人称唾液为神水、灵液、琼浆、玉醴等,颇受医家和养生学家重视。他们都认为“赤龙搅海”这个功法,能润五脏、悦肌肤,使人头脑清醒、精力充沛,令人寿而不老。明代龚居中在《洪炉点雪》中指出:“津既咽下,在心化血,在肝明目,在脾养神,在肺助气,在肾生精。”
此外,舌头和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。舌为心之苗,脾经连于舌根、散于舌下,肾经也通舌根,肝经行颊里环绕口唇,喉咙发音更离不开肺气。不但如此,舌的活动还牵扯到任脉,所以说,舌的活动对所有的脏腑都有补益作用。对于女性而言,这就是一种最好的内调方式。五脏六腑调理好了,美丽自然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。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常见病小偏方第十章之老忘事儿可预防,赤龙搅海帮您忙。

现在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,都担心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,他们感觉得了这个病以后,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,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麻烦,自己在别人的眼中,一点尊严也没有了。答案并非一个否定的过程,毕竟老年痴呆症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,如果患者以及家人可以早发现,及早进行干预,就很有可能将病情控制住。
前几年,65岁的王伯伯总是喜欢在小区里提着鸟笼子。可有很长一段时间,一直没有看到他的身影,有一次,我刚好遇到王伯伯的家人,我礼貌地问及他的境况,他们告诉我,原来最近王伯伯总是丢三落四,刚说完什么事,转眼就不知道,上次让他出去买一瓶醋,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。带他去医院检查,诊断结果是脑动脉硬化,也就是说即将发展为老年痴呆症的可能。于时给老人开了一些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,让王伯伯回家服用。家里人担心王伯伯走丢。就让他待在家里,不让他出门。
 听完他们的叙述,我主动提出要到他们家见见王伯伯,见到王伯伯以后,我就向他咨询用药的情况,王伯伯一直都是准时用药,可记忆力还是不好。很担心自己以后连家人的姓名都不知道。听他这样说,我便好言安慰。其实他的情况还算好的,在最初的阶段就已经开始介入治疗了。这样有利于后期治疗,我嘱咐老人按照医嘱服药,如果担心单 用药物效果不佳。我给他推荐了一种舌头功,配合治疗。
这套舌头功,还有一个学名,赤龙搅海。操作方法如下。
 1,用舌头将牙床抵住,在口中沿着一定的规律进行转动,顺时针或者逆时针。反复搅10次,,然后用牙齿轻扣40次,然后以口中唾液鼓腮运动10次,最后将唾液咽下,一日三次。
  2 ,稍微将嘴半张,尽量将舌头伸出后缩回,反复进行15次,然后学习蛇吐信的方式,把舌头伸出后左右摆动20次,上述动作没有什么难度,对于老年痴呆有帮助吗。我笑着告诉他,虽然动作非常简单。但是其中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。
老年痴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主要是因为年老体弱,脏腑功能衰弱而引起的,尤其与心脾,肾,三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,而人的舌头,与心脾肾三脏都是连接的,通过运动舌头,就是对心,脾,肾三脏进行调节,,可以说是动一舌而调三脏。
 此外,运动舌头之后会刺激出很多的唾液,从中医的理论来看,肾在液为唾,唾液就是肾精所化生的,因此将唾液咽下后,能够起到补肾作用。中医理论还认为,牙齿是由肾之精气所濡养的,所以刺激舌头就是运动肾脏。以及叩击牙齿。也是起到补益肾脏的功能。因为中医理论上讲肾藏精,精生髓,髓聚于脑。所以说肾脏是生髓的器官,脑为聚髓之海。采取吞唾液,叩牙齿,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补脑。

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老年痴呆症与老年人血管退化,狭窄从而导致大脑细胞慢性缺氧缺血,从而引起大脑神经的损伤,退化有关,对舌头进行刺激,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对脑神经的补给。改善脑部缺血状况,舌头上是大脑神经末梢的一部分,经常运动舌头,可以对神经末梢进行刺激,减缓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退化,在临床治疗上,医生经常会用针刺舌头的方法对痴呆病人进行治病,效果非常突出,同时,现代临床还发现老年痴呆患者舌底静脉往往出现严重的淤滞与曲张。通过对舌头进行活动,能够促进舌底下静脉血液的运动。从而有效降低曲张,淤滞的程度。

此外,根据研究发现,人体分泌唾液的腺体,会分泌出一种叫GHRELIN的物质,这个GHRELIN,这是一种生长激素的内源激素,有些学者称其为返老还童素,经过研究发现,返老还童素在大脑的记忆,学习,睡眠等多种神经功能中扮演了很多的重要角色。对于健康人来说,返老还童素的含量比较高,而像糖尿病,动脉硬化。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,这类人群该物质较低,经常活动舌头。可以充分吸收返老还童素,对于治疗老年痴呆症,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

王伯伯听到返老还童,就笑了。说这么简单的方法他一定可以坚持下去。另外我告诉王伯伯的家里人,不能因为老人健忘,就将老人关在家里。预防老年痴呆,是非常重要的。就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,多用脑。王伯伯的家人听完以后,表示会改进做事方法。
 过了一段时间,小区之中又出现了一个笑呵呵提着鸟笼的身影,听他说,他一直坚持锻炼,使用一个月后,感觉自己头脑清醒了很多。现在一直坚持做,使用一个月后,家人又配合治疗,王伯伯的记忆能够恢复正常的水平了另外他的胃口也打开了。排便通畅,整个人精神了很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150 吞津/唾液对人体的重要性 + 军师府
人人都有人参果,何必迷信找活佛,白玉凿边有玉泉,涢涢育我渡长年。
在气功练功会产生唾液/津液,如我们不练功是否也可产生唾液/津液呢?唾液/津液它又有什么样的保健功效?
『唾液』俗称『口水』又称『津液』,是口腔中的精华。是由唾液腺分泌而来,人的口唇,颊,腭等处的黏膜下,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,其中腮腺、颌下腺和舌下腺,是人体的三大唾液腺,它们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,每对唾液腺都有导管与口腔通连。
『气』、『血』、『津液』三者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各有自己的特点,但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。
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『水谷精气』。三者的生理功能,又存在着相互依存、相互为用的关系。
因此,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,『气』、『血』、『津液』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,『唾液』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。
《本草纲目》上云:唾液能『灌溉脏腑,润津肢体,祛病延年』。
老子的养生观点与主张,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:顺应自然,恬淡寡欲,咽津养生。
老子认为,灵丹妙药虽好,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/唾液有益于自身。因此他首先主张咽津养生。他平时『叩齿鼓漱』,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,每日必做,久而久之,利于健康
通俗的理解: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。
如我们把自身的津液让它运转起来,那结果会是什么…
具体练习方法如下:
(1)舌轻舐上腭/刚好接触上,要放松舌头,不要用力顶,眼微闭,同时口腔、面部肌肉要放松。
(2)意守『金津』、『玉液』两穴,或舌下部位也可/可把意识加上想着两穴有津液生成,效果更佳,穴位如图所示
(3)如果津液产生多时,即鼓漱三十六下,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,在咽下时,最好要闭目内视,似乎看到它下降至脏中/送至丹田。
注:
1 可先加上叩齿:即全身放松,闭目、口唇微闭,心神合一,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,叩齿 36 次为佳。
2 辅以搅舌『赤龙搅天池』:即叩齿后,屈舌在口腔内沿牙床外侧作顺、逆时针旋转各 36 次。搅动时要放松舌头,用力要柔和自然,搅舌时如把眼神加上效果更佳,即眼晴跟着舌头一起转。
注:次数无硬性要求,计数有收意/神的作用。
说明:为什么要舌舐上腭呢?主要起两个作用:
(1)起/搭桥的作用。按照经络理论,任、督二循环到“口”就被这道“天河”隔断了,只有舌舐上腭才能使任、督二脉接通,真气才能上下运行。
(2)起生津养生的作用。当舌舐上鄂腭时,常会感到口水涢涢而来、它是由三腺『舌下腺、颔下腺、腮腺』所分泌,是人体五脏精华随脾气上升而产生。
练习方法不受场地、时间限制,如走路、坐车、看电视时都可练习。特别是在爬山、跑步时都可按此法练习,水都不用喝。
在这里我只能说:看一下、想一下、试一下,最高深的就是最简单的。它不就是最简单、最易学、最方便、最实用、最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;如您没认识到,我就无奈了...
我国传统医学认为『唾液』能滋养『五脏六腑』,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『金津玉液』,还给予『琼奖』、『金浆』、『金津』、『玉液』、『玉泉』、『华池之水』等美称。
《黄庭内景经》中说它能『开通百脉血液始』。注:言身中血液以口为本始也),颜色生光金玉泽,齿坚发黑不知白。
古人认为:人的舌下为玄膺,该处有两窍,左名金津,右名玉液。当精气经过玉池/口的时,从这两窍会分泌出唾液称为:玉液。
唾液极为古代练功人士所重视,并给予多种称谓,如:金浆、玉醴、甘露、自家水、醴泉等。
《黄帝内经》曰:脾归涎,肾归唾。唾液与脾、肾二脏密切相关,对人体健康长寿、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练功过程中产生的唾液。内丹术中认为,这是肾水中的精气上升之故。因按五行学说:金生水,金为水母;它是蕴藏在肾中/即丹田中,在练功过程中可以随精气的运转而上升至口,化为甘甜的唾液,其对身体的效用,更超过玉液。
而又咽归丹田/漱咽之,并名『胎食』,与一般唾液有质的不同,所以也称为玉液还丹或金液还丹。
1 民间传说:
八仙之一的吕洞宾,有一天下凡人间出售能治诸虚百病的灵丹妙药-『人参果』,这种果子专治五劳七伤、诸虚百损,是抵御外邪、治疗疾病的良药。人若服过人参果,则能除病延年,身轻不老。
消息传开,求果心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。然而,令人纳闷的是,开张之时,并不见什么人参果有售。正当人们猜疑之际,忽闻吕大仙大喝一声,说道:此果人皆有之,就在口内,只是你们不知如何服用罢了。原来,吕洞宾所说的『人参果』,就是人们的『唾液』。
2 古书记载:
李中梓在《医院必读》中说,祖先造字以『千口水』为『活』字,可见古人对口水作用的重视。
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,灌溉五脏六腑,滋阴降火,生津补肾,润泽肌肤毛发,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,李时珍说『唾精,乃人之精气所化』。
他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,则精气常留,颜容形槁,眼明耳灵。相反,经常吐唾液,则损精神,颜枯形槁。
清雍正年间,有位著名医生程国彭,在其所著《医学心悟》首卷《治阴虚无上妙方》中把津液称作:华池之水,人身之金液也。
在论述它的作用时写道:敷布五脏,洒陈六腑,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。
并指出其方法为:常以知舐上腭,合华池之水,充满口中,乃正体郐气,以意目力送至丹田。
此即练功中所说的『练津化精』之法,程国彭紧接此文后边的《人参果》中把『金液』比作『人参果』,并指出:凡病危而复安者,不论有参无参,皆其肯服『参果』者也。凡病愈而复发者,不论有参无参,皆其不服『参果』者也。世人请自思维,定知此中消息。
此乃程国彭积一生治病之经验谈也,由此可见他对吞津法评价之高矣。
明代龚居中指出:津即咽下,在心化血,在肝明目,在脾养神,在肺助气,在肾生津,自然百骸调畅,诸病不生。
《红炉点雪》指出:津既咽下,在心化血,在肝明目,在脾养神,在肺助气,在肾生精,自然百骸调畅,诸病不生。
关于长寿人的延年益寿法都有咽唾一项。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记载了一个曹操问皇甫隆养生长寿秘诀的故事,曹操问皇甫隆为什么一百多岁了还耳聪目明,体力不衰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赤龙搅海---不花钱的养生妙药 


“赤龙”指舌头,“搅”指舌头的搅动,“海”指口腔,所谓"赤龙搅海",就是让舌头在口腔内搅动,促进口腔里的唾液腺分泌唾液,使体内水分上升至口腔,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,再慢慢咽下,从而达到健身祛病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这个赤龙搅海的养生方法是源于我国著名的养生家、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,他在《养生铭》说:“寅兴潄玉津”。这个“潄玉津”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赤龙搅海。
舌为心之苗,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的经络都直接或者间接与舌相连,所以舌的活动对五脏都有补益作用,是一种极好的养生方法。
更重要的是赤龙搅海可以敏锐舌头的味觉功能,增强肾气转化为唾液的能力,让你不仅吃的香、吃的爽,还吃的健康!
赤龙搅海的具体做法:
1、转舌:舌尖在齿龈的内侧,沿着左、下、右、上的方向转两个9圈;然后,再反向转两个9圈,共计36圈。
2、漱口:口唇轻闭,做漱口的动作,当津液生出后要鼓漱有声,共36次。
3、咽津:唾液满口后,分3次咽下,并用意念引入肚脐深处,古人称为“玉液还丹”,目的是让唾液进入消化道,增强肠胃消化、吸收的功能。
4、动舌:把口张大,舌尖向前尽量伸出,使舌根有拉伸感觉。在舌不能再伸长时,再用力把舌缩回口中并闭口。如此一伸一缩,运动舌头,共做9次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修功时间表(附赤龙搅海、服东方祖气、叩齿功法指引)

5:40睡醒:赤龙搅海
    赤龙搅海功法:
1、舌舔上腭 静坐闭目冥心,舌尖轻舔上腭,调和气息,舌端唾液频生。当津液满口后,分3次咽下,咽时要汩汩有声,直送丹田。如此便五脏邪火不生,气血流畅,百脉调匀。
  2赤龙搅海 舌在口腔内舔摩内侧齿龈,由左至右、由上至下为序划两个9圈;然后,舌以同一顺序舔摩外侧齿龈两个9圈;共计36圈。此法固齿,健脾胃,轻身,祛病。
  3、鼓漱华池 口唇轻闭,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。当津液生出后要鼓漱有声,共36次。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,并用意念引入丹田,此谓玉液还丹,即玉液灌溉五脏,润泽肢体。
    4、赤龙吐芯 抬头闭口,然后突然把口张大,舌尖向前尽量伸出,使舌根有拉伸感觉。在舌不能再伸长时,再用力把舌缩回口中并闭口。如此一伸一缩,面部和口舌随之一紧一松,共做9次。每日次数不限。此法不但利五脏养颜面,尤其可平滑前颈部皱纹。
      所以,日咽唾液三百口,一生活到九十九"并非侈谈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赤龍攪海
    文/小舟


  【“赤龍攪海”功法指引】

    舌為心之苗,脾經連於舌根、散於舌下,腎經也通舌根,肝經行頰裏環繞口唇,喉嚨發音更離不開肺氣。舌的活動還牽扯到任脈,故曰,舌動,對所有臟腑都有補益作用,是一種極好的內調方式。

    何謂“赤龍攪海”

   “赤龍”指人體口腔之舌,“海”指人體之口腔,所謂"赤龍攪海",就是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,使體內水分上升至口腔,通過唾液腺變為唾液,再徐徐咽下,從而達到健身祛病、延年益壽的目的。

“赤龍攪海”功法
   1.舌舔上腭 靜坐閉目冥心,舌尖輕舔上腭,調和氣息,舌端唾液頻生。當津液滿口後,分3次咽下,咽時要汩汩有聲,直送丹田。如此便五臟邪火不生,氣血流暢,百脈調勻。

  2.赤龍攪海 舌在口腔內舔摩內側齒齦,先順時針旋轉18圈,再逆時針旋轉18圈;然後,舌以同一順序舔摩外側齒齦兩個18圈;共計36圈。此法固齒,健脾胃,輕身,祛病。

  3.鼓漱華池 口唇輕閉,舌在舌根的帶動下在口內前後蠕動。當津液生出後要鼓漱有聲,共36次。津液滿口後分3次咽下,並用意念引入丹田,此謂“玉液還丹”,即玉液灌溉五臟,潤澤肢體。

    4.赤龍吐芯 擡頭閉口,然後突然把口張大,舌尖向前盡量伸出,使舌根有拉伸感覺。在舌不能再伸長時,再用力把舌縮回口中並閉口。如此一伸一縮,面部和口舌隨之一緊一松,共做9次。每日次數不限。此法不但利五臟養顏面,尤其可平滑前頸部皺紋。

    所以,“日咽唾液三百口,一生活到九十九"並非侈談。


  “赤龍攪海”來歷與傳說
  關於“赤龍攪海”,歷史上有幾個神奇的傳說。

    相傳,三國時期有位百歲老人名叫皇甫隆,耳聰目明,體力不衰。一代梟雄曹操向他請教長壽之術,他說:“要想壽命延,朝朝服玉泉。”所謂“玉泉”,其實就是唾液。

    到了唐代,名醫孫思邈在《養生銘》中記載“晨興漱玉津”可以祛病益壽。他每天早上醒來,都會用舌頭在口腔內舔磨內側齒齦,由左至右、由上至下為序做9圈。然後,舌頭以同一順序舔磨外側齒齦9圈。直至用舌攪出唾液,徐徐咽下。

   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也認為唾液“功用不可量,比之服藥,其效百倍”。到了清朝年間,年過八旬的乾隆皇帝,其養生方法之一就是“齒常叩,津常咽”。

    到了現代,武當山道姑李誠玉1996年時已經108歲,看上去仍面如中年婦女,有記者問其養生之道,她說:“白玉齒邊有玉泉,涓涓育我度長年。”


   “赤龍攪海”原理
  唾液,即口水,呈半透明液體狀,是人體之精華,與健康長壽息息相關。

   《辭海》解釋:“唾液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的許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,在口腔裏混合在一起成為唾液。”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達1-1.5升。
     據化驗分析:唾液中含有水分、酵素、尿素、維生素B、蛋白質(粘蛋白、球蛋白)、有機物、氨基酸、硫氰酸鹽、堿性離子和鈉、鉀、鎂、鈣以及澱粉酶、麥芽糖酶、磷酸脂酶、溶菌酶、過氧化物酶等物質。

    明代醫家龔居中在《痰火點雪》(又名《紅爐點雪》四卷(1630年)),詳論肺癆病之證治中指出:“津既咽下,在心化血,在肝明目,在脾養神,在肺助氣,在腎生精。”

     中醫理論認為:唾液從口腔壁湧出後,經舌根、咽喉,肺轉肝臟,進腎經,貯於丹田,再化津還丹,遂成精氣。起到和脾健胃,濡潤孔竅,潤澤四肢五臟,強腎補元,滑利關節,補益腦髓的作用。

     現代醫學認為:唾液具有快速止血,軟化收縮血管,溶解細菌,滅殺微生物,健齒強腎,抗病毒,助消化等功能。

     近年來,美國學者發現,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皮膚表皮細胞生長的“神經生長因子”和“表皮生長因子”。日本食品研究所發現,“唾液可以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的對人體十分有害的自由基 ”,最為可貴的是,唾液還有很強的防癌效果。

    美國喬治亞大學醫學院專家的研究表明,致癌作用很強的黃曲毒素和3.4--苯並比及亞硝酸鹽與唾液接觸30秒後就會消失,並建議每口飯最好咀嚼30次以上。

    正因為如此,古今中外的養生學者把唾液譽為:“華池神水”、“金漿”、“金津"、“ 玉液”、“玉泉”、“甘露”、“清潔劑”、“天然抗癌劑” 等。


   附:李一道長講“赤龍攪海”

   道長:“用我們的舌頭順著我們的牙齒——我們的每一顆牙齒,舌頭從左到右,從上到下地攪動,一共三十六圈次,慢慢依次進行。人體是非常奇妙的,我們的牙,就像我們的腳底一樣,帶著全部我們內臟的消息。我看你們的牙齒就能夠知道你們身體的情況。攪動的時候從裏面開始,最後把口裏的唾液吞下去,唾液會通過胃的分解,幫助我們大腦識別我們身體的信號,哪裏有病啊,哪裏有什麽問題啊,大腦就明白了。那個吞咽下去的唾液,我們叫金津玉液。通過這種方式,認知我們自己的生命體。我們的身體可以說是什麽都具備了的,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,還在求外援。”

    一人笑:“我們一直以為唾液只有吃東西的時候有用,其他時候可能還不是什麽好東西,多了吐掉,所以有用唾液唾人的,呵呵……”

道長:“唾液是非常好、對我們身體而言非常重要的東西。首先它是主要信息的傳遞者。現在大家都知道信息通暢的重要了,我們已經在信息社會了。唾液還有許多小功能,比如我們被蚊子咬了,或者長了一個瘡,我們的唾液都能夠治愈,這個嘗試農村的老太太比我們城市的人要通曉得多。”

    一人:“是的,還可以消毒,止血,我小時候手割破了,我外婆就讓我在傷口上吐(塗)點唾液,還挺疼……一會兒就好。”

    道長笑:“我們人體是自帶百寶箱的,就是可惜大部分人不知道,也不相信自己的身體。一般的被蛇、蟲叮咬了我們也是用唾液。而,聽好了,我們在練功時產生的唾液就更加的重要了,那都是我們自身的寶貝。所以,早上我們用舌頭在嘴裏攪了三十六次,一定會有唾液,這都是好東西,緩慢的吞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轉載:咽唾養生術淺談

 咽唾養生術是最“簡便廉效”的中醫養生方法之一。本文從功效、方法等方面簡述咽唾養生術,並進行機理探析,認為其保健養生之功效源於唾液對腎脾心三臟功能的推動。 
聚津而咽之的咽唾養生術,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極為豐富的內容。中醫認為人的健康與壽命取決於五臟六腑的虛實和經脈氣血的盛衰。唾液是人體津液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之一,咽下後可化生津血,滋養五臟六腑。正如《紅爐點雪》中所言:“津既咽下,在心化血,在肝明目,在脾養神,在肺助氣,在腎生津澤,自然百骸調暢,諸病不生。”
咽唾養生術功效概述
中醫極為重視唾液的功用。歷代醫家對於咽唾養生術的功效有著豐富的、多角度的認識。

1.保健強身
養生延壽東晉名醫葛洪晚年隱居廣東羅浮山中養生,因其常以咽津代食,而被時人尊為“葛仙”。唐代名醫孫思邈極力推崇咽唾術,“白玉齒邊有玉泉,涓涓育我度常年”,並稱此為他盡享天年的妙法之一;他還在《養生銘》中提到“晨興漱玉津,可祛病益壽”。著名養生家陶弘景在《養性延命錄》中所引的《黃庭經》也載:“玉池清水灌靈根,審能修之可長存。”
補虛勞,益精血存得一分陰(津液),則保得一分命。《攝生詠》中寫道:“饑餓欲死,便閉口,以舌攪上下齒,取津液而咽之,一日得三而六十咽,便佳。”《諸病源候論》雲:“舐唇,嗽口,舌聊上齒表,咽之三過,殺蟲,補虛勞,令人強壯。”又津血同源,唾液是人體津液的重要組成部分,故咽唾可以養血。《養性延命錄》中寫道:“每餐前後嗽玉泉,滿口咽下,可治發血之窮,齒骨之窮,爪筋之窮。”
灌溉五臟,調暢百脈歷代論述頗多。明·張景岳曾說:“咽氣津者,名天池之水,資精氣血,蕩滌五臟,生溉元海,一名離宮之水,一名玉池,一名神水,不可唾之,但可餌之,以補精血,可益元海也。”《醫心方》則更深刻地指出:“口為華池,中有醴泉,漱而咽之,既潤臟身,活利百脈,化養萬神。”
美容駐顏《諸病源候論》認為咽唾可治白發,即“咽唾三過,常數行之,使人齒不痛,發牢不白”。《黃庭經》載咽唾可使人“體內光澤氣香蘭,卻無百邪玉煉顏”。

2.祛邪治病
補益腎虛早在2000多年前的醫書《素問遺篇·刺法論》中就有“餌舌下津令無數”可治腎病之說:“腎有久病者,可以寅時面向南,凈神不亂思,閉氣不息七遍,以引頸咽氣順之,如咽甚硬物,如此七遍後,餌舌下津令無數。”
明目退翳明代醫家李時珍編撰的《本草綱目》,唾液被正式列為藥物收入《本草綱目·人部·口津唾》部。唾液有多種稱謂:靈液,神水,金漿,醴泉。李時珍曰:唾津,乃人之精氣所化。人能每旦漱口擦齒,以津洗目及常時以舌舐拇指甲,揩目,久久令人光明不昏,又能退翳。凡人有雲翳,但每日令人以舌舐數次,久則真氣熏及,自然毒散翳退。《枕中記· 導引法》也說:“口傍咽液,無數也。常行之,令人眼目清明。”
消腫解毒李時珍謂:皰腫,疥癬,齇皰,五更未語者,頻塗擦之。對唾液具有消腫解毒功效的認識在古籍中頗為多見,如《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·調氣液訣》曰:“喉中痛,不能食,是熱極狀也…以舌攪華池而咽津,覆呵,覆呵,令熱氣退,止。但喉口中清水甘泉生,即是熱退五臟涼也。”又如《諸病源候論》說:“清靜,以雞鳴,漱口,三咽之。可調和五臟,殺蠱蟲,令人長生、治心腹病。”
滋陰增液《醫學心悟·治陰虛無上妙方》把唾液看作是治陰虛無上妙方,認為其以真水補真陰,同氣相求,必然之理也。而治虛“六味地黃”等藥“以為滋陰壯水之法,未為不善,而獨不於本原之水,取其點滴以自相灌溉,是舍真求假,不得為保生十全之計”。此外,《保生秘要》記載了唾液治療陰虛津液不足的便秘證:“ 以舌頂上腭,守懸雍,靜念,而液自生,候滿口赤龍攪動,頻漱頻吞,聽降直下丹田,又守靜咽數日,大腸自潤。”

咽唾養生術的具體方法
古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摸索出了許多唾液養生術的方法方式。《中國唾液養生》作者李戎通過考察,將古文獻中記載的咽唾養生術(即直接吞咽法)歸為九種主要形式:①津生或津滿口即咽(包括漱而咽之,一口咽下或分為三口咽下);②津生(或滿口)後數數再咽或漱津數十次以上再咽;③先叩齒或臥固,或三昧印,再生津咽津及咽津然後叩齒;④以一日十二時辰或一年四季、一年廿四節氣配咽津;⑤擇方向而咽及口腔中不同唾液腺分泌出不同質量的唾液;⑥導引術配合咽津;⑦調氣術配合咽津;⑧存想術配合咽津;⑨房中術配合咽津。
這些形式,表面看來似乎不過只是吞咽的時機、方位稍微有所不同,但正是這一點微小的不同,可能就會產生不同的養生效果[1]。
叩齒咽津養唾術在古籍中記載頗多,如《備急千金要方·養性·調氣法》:“舒手展腳,兩手握大母(拇)節…數數叩齒,飲玉漿。”《諸病源候論》雲:“雞鳴時,叩齒三十六通訖,舐唇,嗽口,舌聊上齒表,咽之三過。”《攝生消息論·秋季攝生消息》曰:“清晨睡覺,閉目叩齒二十一下,咽津。”叩齒鼓漱等模擬咀嚼活動又被稱作“煉精”。口中唾液經叩齒、鼓漱之後再咽下,其養生保健作用更強。此法對牙齒保健還有一定的作用。

咽唾養生術的機理
1. 唾液與腎的關系
腎生唾《內經知要·卷上》曰:“腎為水臟…命門在兩腎之間,上通心肺,開竅於舌下以生津。故古人制活字,從水從舌者,言舌水可以活人也;舌字從千從口,言千口水活成也。津與腎水,原是一家,咽歸下極,重來相會,既濟之道也。”唾由腎精化生,經腎氣的推動作用,沿足少陰腎經,從腎向上經過肝,膈,肺,氣管,直達舌下金津,玉液二穴,分泌而出。故《素問·宣明五氣篇》有“五臟化五液,腎為唾”之說。
腎行唾腎為水臟,主津液,即腎對津液的輸布排泄代謝維持起著主宰的作用。腎之精氣充盛,賴腎中精氣的氣化作用,能蒸化津液,唾液才能源源不斷地上澤口腔,致口中和合,食飲甘味。另一方面,腎又有攝納固藏之功,控制唾液滲泄之量,防止津液無故丟失。
咽唾對腎的作用唾為腎液,咽唾就“能夠灌溉臟腑,潤澤皮膚,吞咽而不吐,則腎水充旺,顏色不槁,足以降火養心”。程鐘齡《醫學心悟》曰:咽口津是“所謂以真水補真陰,同氣相求,必然之理也”。所以吞咽口津,既能夠滋補腎之真陰,又能降伏心之真火,使乾坤交泰,水火既濟。反之,若口中唾液不足,則說明心腎不交,腎水不能上達,津液乏少。
由於唾液源於腎精,腎主骨,齒為骨之余。通過叩齒咽津,則能補養腎精。相反如將唾液吐出,則會損傷正氣。《雲笈七簽》雲:“多咳唾失肌汁”“多唾令人心煩”。《瑣碎錄》中寫道:“遠唾損氣,多唾損神”。醫家李時珍,獨列“口津唾”一節,明確地作了闡述,告誡人若能“終日不唾,則精氣常留,顏色不槁。若久唾,則損精氣,成肺病,皮膚枯涸”。

2. 唾液與脾的關系
人們習稱的唾液包括涎與唾,又因“口為脾之官”,“脾氣通於口”,故有人認為脾對唾液的作用是主要的,較為直接的[2]。近代對脾與唾液的生理、病理及實驗研究亦較為深入[3]。
脾生涎楊上善《太素》雲:脾是太陰之脈,通過五谷之液,上出濂泉,故名為涎。脾開竅與口,脾之經脈連舌本散舌下。涎為脾精脾氣化生轉輸布散,故說涎為脾之液。
咽唾對脾的作用咽唾對脾的運化功能起著促進作用。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。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化生輸布的生理功能與脾胃密切相關。而涎具有保護口腔黏膜,潤澤口腔的作用。在進食時分泌旺盛,潤澤食物,可助谷食的咀嚼和消化。故有“涎出於脾而溢於胃”之說。
對於萎縮性胃炎、各種慢性胃炎、胃酸過多癥、胃潰瘍,唾液也有治療效果。這是因為除唾液中的澱粉酶能幫助消化外,唾液中的黏蛋白不僅有潤滑功能,還有中和胃酸(降低胃液酸度)及增強胃黏膜抗胃酸腐蝕的功能,從而起到幫助消化、抑制胃酸分泌過多、減輕疼痛癥狀的作用[4]。此外,唾液澱粉酶酸刺激前後酶活性比值已作為辨證脾虛的參考指標,並納入1993 年衛生部頒發的《中藥新藥治療脾虛證臨床研究指導原則》中療效觀測指標[5]。

3. 唾液與心的關系
心主血脈,血液津液互化心主血脈,其在竅為舌。舌由心脈所系,以映氣血之榮枯。血液與津液都由飲食水谷經精微所化生,具有滋養濡養的作用。所以二者可以同源互化,心血充盈則津液充足。而唾液是人體津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咽唾對心的作用咽唾有清熱瀉火的作用,可治療火邪熱毒之癥。《友漁齋醫話》:“若遇心火上炎,臥不能寐,嗽津滿口,作三次咽下,如是數行,可除浮火(陰虛內熱)。”《本草綱目》說:“人舌下有四竅,兩竅通心氣,兩竅通腎液。心氣流入舌下為神水,腎液流入舌下為靈液。”又心開竅於舌,腎主骨;心為陽主火,腎為陰主水。故叩齒咽津能促進陰陽二脈之間的相互交感,使水火相濟,陰陽相交。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。
心藏神,主神明。心神正常,則人體各臟腑功能相互協調,彼此合作,全身安泰。 “形與神俱”“形神相合”是養生的一條重要原則,而養神是養生之本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中說:“夫形者,生之舍也;氣者,生之充也;神者,生之制也。一失位則三者傷矣,是故聖人使人各處其位,守其職,而不得相幹也。故夫形者,非其所安也而處之,則廢;氣不當其所充而用之,則泄;神非其所宜而行之,則昧。此三者,不可不慎守也。”
叩齒咽唾養生術,其實質就是對人體形神的鍛煉和調控,尤其是以神為主導。它強調意識的運用貫穿始終,即做到精神放松、形意相合,達到神志安靜、內守而不妄動的平衡狀態。心的經脈氣血通暢順達,心有所養脈有所舍,起到調心安神的作用。使得“神清意平,百節皆寧”,“進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!”

咽唾養生術是比較實用、有效的養生方法,簡便易行,而治病的範圍又非常廣泛,對虛勞等多種病證的防治有著顯著的效果,如果我們通過全方位的古代文獻整理,再深入研究,找出現代科學的理論根據,則有利於在臨床中推廣運用,使更多的人受益。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